当前位置 博文首页 > 文章内容

    劫持流量,买劫持流量如何判断

    作者:Tan09wlll 栏目:Tan的日记 时间:2021-01-03 15:25:15

    本站于2023年9月4日。收到“大连君*****咨询有限公司”通知
    说我们IIS7站长博客,有一篇博文用了他们的图片。
    要求我们给他们一张图片6000元。要不然法院告我们

   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IIS7站长博客,全站内容图片下架、并积极应诉
    博文内容全部不再显示,请需要相关资讯的站长朋友到必应搜索。谢谢!

    另祝:版权碰瓷诈骗团伙,早日弃暗投明。

    相关新闻:借版权之名、行诈骗之实,周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

    叹!百花齐放的时代,渐行渐远!



         微博点赞劣质内容、莫名关注不认识的人,收藏夹出现没看过的商品和店铺……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“灵异事件”?近日,有媒体报道,一些网友的网络账号被不法分子操控,成了恶意“加粉”“刷量”的“活工具”。

         对于网络盗号,大伙都略知一二,可上述现象显然更像是一种“升级版”——账号还是你的,但是别人也可以随意控制,并让你难以察觉。而细数不法分子的种种“劫持”手段,有的在免费WiFi、来源不明APP中下“毒”,监听、窃取用户通信信息;有的在网络链接中下“套”,只要点击就会自动完成“收藏加购”;更甚的,直接“溜进”运营商服务器,非法截留用户数据……“暗度陈仓”“雁过拔毛”,手段五花八门,让人防不胜防。

         这般歪门邪道,说到底还是追逐流量的惯性使然。在已然过载的网络空间,用户早已被一些头部平台、网红博主瓜分完毕,获取新用户、保持日活量正变得愈发困难。“真的不够假的凑”,得来不费力的虚假流量便被视为成功捷径。某些所谓“真人分享、点赞、评论”,实则是背地里的技术操弄。从贩卖流量到流量变现,逐利商家和流量掮客暗暗合谋,在技术升级中将黑产越做越大。被裹挟其中的网民,不仅沦为不法分子的敛财工具,还可能被虚假流量蒙蔽,再被收割一波“韭菜”。

         愈加虚幻的流量背后,更大的安全隐忧正在凸显。互联网时代,我们的身份信息、手机号码、网银账户以及私人社交关系等都和网络账号紧密关联。可以说,它们直接绑定着人们的财务与隐私安全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现实中,因盗号、信息泄露等引发的悲剧并不少见。对此,执法机关和管理部门责无旁贷,要加大监管力度、升级监管手段,抓紧查缺补漏。网络运营商、网络平台作为重要把关人,要负起主体责任,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广大网民也要提高安全意识,多长心眼、多较点真,莫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

         流量泡沫要击破,安全漏洞要补牢。互联网大潮还在持续,我们期待一个更加真实、干净、安全的信息环境。